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后来,不过就是母亲随口夸赞的几句话,三房的人在二叔公的寿宴上极尽夸大之能事,令在场所有的人都觉得母亲很喜欢那个孩子……
连父亲都误解了……
虽说父亲也问了母亲的意思,但当时母亲的确是说了那些溢美之词,而且是对着一个不过五六岁的懵懂孩童,母亲也不忍说出反驳伤人的话。
想着既然怎么样都是要过继来一个孩子,不管是谁,一开始其实都一样,她以后好好教导就是。
于是,三房上官时军家最小的这个孩子?——上官又恩,便顺理成章过继到长房名下,成了丞相嫡子。
上官瑜记得自己当时心里其实是有些不舒服的。
先不说那个在她看来又黑又丑还显得有些胆怯的孩子眼里所流露出的光,充斥着戒备和凶恶,完全没有五六岁孩童该有的纯真无邪,令她看着便有些不喜;更主要的就是,她感觉被设计了。
二叔公定是早早与三房联系,说起过长房过继孩子的事。
不然何故,上官时军一家其他孩子不带,偏偏带了一个年纪最小的孩童,长途跋涉、千里迢迢从临安赶过来?
上官时举只有一儿一女,带着长子过来,情理之中;但上官时军可是有三个儿子,长子比她年岁还长一些,次子年纪也有十来岁左右,那两个大的不带,反倒带了最适合过继的小儿子过来……这里面若是没有二叔公的授意,她是无论如何都不信的。
但事已至此,父亲和母亲既然都已同意,也算那个孩子的造化。
最重要的一点,这孩子的亲生父母到时远在临安,不易碰面,也就不会过多的左右和影响孩子的成长,有利于母亲对孩子的教导和亲近。
或许二叔公也考虑到这一点,才没有从同在都城的二房与四房中挑选孩子,而是想到了远在万里之外、但又是上官家血缘亲近的三房的孩子。
这般想想,二叔公还真是有心了。
……
最后过继之事,在二叔公寿宴过后,便开了宗祠,重新改拟上了族谱,也就这般尘埃落定了。
再后来,三房虽没有如愿回到都城,但在二叔上官时祺的“帮忙”
下,上官时举由八品的提举司提举直接升任正五品同知,并允诺待时机成熟,会让他接任临安知府一职;而上官时军也由平民一下谋了一个正八品县丞的官职……二叔甚至承诺,两家的孩子只要入科举,一定会帮忙安排。
本以为这件事就这样尘埃落定,几房重新回到原有的生活轨道。
可惜他们都忘了,有一句话叫“人心不足蛇吞象”
。
上官时军夫妇本事没有,野心却不小!
一想到自己的儿子以后就是长房的嫡子,继承丞相府的一切也是指日可待,自然便不甘愿只屈就于一个小小的八品芝麻官…..
于是,过继仪式过后,三房那群人明面上客客套套与几房告别启程回临安,暗地里却商量着让上官时军的妻子唐氏留下,好时刻亲近观察那孩子,莫叫他忘了自己是三房人。
都城这边谁都没有想到,唐氏会半路折返,并在离丞相府不远的一处闹市租了一间二进的小院,又在之后的日子,想尽办法与她这小儿子上官又恩取得联系,后来她还伺机买通了上官又恩身边的一个嬷嬷。
通过这个嬷嬷,她和上官又恩一直暗通款曲。
上官又恩过继的时候已经六岁,就算再懵懂无知,也认得清自己的亲生父母,尤其是唐氏根本就没离开他身边。
所以即便母亲后来再精心教导,也耐不住他身边有个居心不良的亲生母亲一直在他耳边教唆、灌输不堪的思想。
上官又恩不笨,但骨子里还是有着上官时军的影子,从小就不是读书料,好逸恶劳,又好高骛远,再受唐氏的影响,性格便有些势利贪小。
但这些都不是原则性问题。
在母亲看来,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缺点和优点。
长房过继孩子,并没有要求一定要他科举高中、光耀门楣。
母亲心里,只希望这个孩子能支立起长房,能让上官瑜出嫁以后还有个娘家可以依靠。
或许父亲心里也是有此打算,所以对于上官又恩并没有过多苛刻,再后来,朝中多事,他自己开始分身乏术,疲于应付对立势力的挑事和皇帝的刁难,根本无暇顾及内宅之事,也就没及时察觉上官又恩的变化和私下的小动作……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