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福建、两浙的军州,一科出十几个进士都不稀奇,甚至一个世家大族,一科出了五六个进士的事也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
而陕西一路二十多军州,哪一科进士加起来能超过五个,都算是大丰收。
连续十几科都没一个进士出头,在西北的军州更是常见。
至少在韩冈留给贺方的记忆中,好像从没有听说这二三十年来秦州有哪位士子得中进士【注5】。
五六百万人口的陕西路,每科进士都是个位数,平均到一年中,不到百万分之一的比例让人想想就感到绝望。
读书、进学、参科举、中进士,是贺方的这具躯壳原主人十年来的唯一追求。
但希望如此渺茫,投入回报如此之低,让贺方对科举完全没有任何兴趣。
他现在心中都在转着该怎么利用自己拥有的知识——就像造烈酒、肥皂、玻璃之类——在这个世界攫取地位和财富的念头。
注1:宋代的田宅买卖分为两种形式,一种称为典卖,即田宅卖出后,卖主有赎回的权力,而买家无权拒绝,相当于使用权同时转移的抵押贷款。
一种是断卖,也称绝卖,卖家无权赎回。
理所当然的,典卖的价格和断卖的价格有不小的差距。
注2:宋代的主客户与唐时不同。
不再是按照本地土著和外来移民来区分,而是根据有无常产,也就是田地和房宅来划分。
家有田宅者是主户,没有的便是客户。
注3:措大,古代对读书人的贬称,也有称穷措大,村措大。
注4:北宋前期——也即是宋神宗元丰改制之前——但凡宰相都会兼任三馆大学士。
一般来说,宰相班次满员为三人,首相为昭文馆大学士,次相为监修国史,而末相为集贤院大学士。
通称为昭文相、史馆相和集贤相。
注5:北宋一朝一百六十余年,平均每年的进士数量大约不足一百,总体计算一万五六千有余。
其中开封、两浙、福建和江东诸路的州府就占到了八成以上,如福建建州八百多,福州五百五,常州近五百。
而北方几路则是寥寥无几,常常是个位数。
如文中所说的秦州,据地方志记载,北宋时期中进士的只有两人,而秦凤路近十个军州,加起来也仅有十一人——以上数据皆出自贾志扬的《宋代科举》。
ps:在宋代中进士很难,尤其是在陕西,更是难上加难。
舍难取易,去弄玻璃、烧酒,看起来就容易得多,但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
今天第一更,求红票,收藏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