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质子入大学宫学习算是传统,皇帝对于质子也颇为厚待,以显“恩德”
。
燕皇准商悯参军无疑是在打破传统,倒像早打算这么做,就等着给她下套了。
商悯主动提愿为士卒,燕皇立刻打蛇随棍上,顺势安排了她的去向。
如果商悯不说那句“愿为士卒”
,燕皇借同样可以借考校之命问她:“汝为武国公主,大燕子民,可愿意上沙场讨伐叛贼?”
商悯答:“愿意。”
然后就会被夸赞忠烈之后。
若她说:“不愿意。”
那就是还需历练,更得上战场磨磨胆量了。
不管商悯点不点头,燕皇都能把她安排得明明白白。
他不想让商悯去大学宫……还是说他想避免众多质子抱团取暖,让商悯从军是他的分化之策?
若是这样,那么他针对的就不只是商悯一人,他国质子在之后恐怕也会一个接一个入他的套,被他分散安排。
一切静待几日后见分晓。
“唉。”
商悯长叹一声。
终究是她不够有经验,没能像久居朝廷的老臣那样思虑周全、应对得当。
尽管她已经很努力地思考如何接话,如何斟酌遣词,可是当那位名义上的天下共主站在她面前,她还是不可避免地被影响了思绪。
有些细节和不对劲的地方,只有脱离谈话的紧张环境后,她才有所察觉。
商悯从头到尾回想了一遍与燕皇所谈内容,问自己:燕皇为何要针对她?
从身份角度讲,是因为武国重视商悯。
从小到大商悯所受的乃是正统的继承人教育,武王甚至为商悯杀王后姬妤,商谦的出生则是为了“备用”
,以及辅佐商悯,他接受的也大多是忠诚教育和服从教育,而非为王的教育,这些燕皇都知道。
燕皇想以借兵做借口,用商悯要挟武王,同时试探武王对商悯的重视是否到了为她不惜一切的地步。
他知道商悯这个人质分量较重,但是重要到武王因她的死日夜愧疚不安,和重要到因她的死直接起兵造反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皇帝借兵,臣子不可不借,否则就将陷于不忠不义的境地,当今诸侯还是很要面子的,凡事都要思考一个“义”
与“理”
。
若想不借,就必有正当理由,可这个理由皇帝认不认,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可能燕皇自己都没指望能借到武国的兵,因为他明白武国必然不愿借兵,从北疆调兵不现实,武国也必会想办法找借口回绝。
就算事后谭破国灭,燕皇不吝封赏,武国能从中分一杯羹,可从封赏中捞到好处,真的能抵过借兵几十万带来的损失吗?更何况承诺封赏是一回事,封赏实际到手里能有多少,谁心里都没谱。
谭国遥远,荒漠众多,缺水,以至于
国中良田稀少(),资源匮乏(),又有蛮族不时侵扰,本身就不是富庶宜居之地。
它能有如今的地位,离不开国君的励精图治。
若是换一个庸君做谭国国主,恐怕百姓连饭都吃不饱。
参与攻谭很难捞到什么好处,这只会是赔本买卖,折损的将士和粮草花费都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
灾荒年代,金银财宝没法立刻变成粮食,战争用掉的粮草,需要民间几次丰收才能重新填满?并且训练有素的铁血军队也不是想有就有。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