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南京为什么成为六朝朱明的旧都注释标题本文刊登于1946年5月3日《正言报》。
都邑的选择,我是以为人事的关系,重于地理的。
南京会成为六朝和明初的旧都,这一点,怕能言其真相者颇少。
读史之家,往往把史事看得太深了,以为建都之时,必有深谋远虑,做一番地理上的选择,而不知其实出于人事的推移,可谓求深而反失之。
所以我在这里,愿意说几句话,以证明我的主张,而再附述一些我对于建都问题的意见。
南京为什么会成为六朝的都邑呢?其实东晋和宋、齐、梁、陈不过因袭而已。
创建一个都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又当都邑创建之初,往往是天造草昧之际,人力物力都感不足,所以总是因仍旧贯的多,凭空创造的少,这是东晋所以建都南京的原因。
至于宋、齐、梁、陈四代,则其政权本是沿袭晋朝的,更无待于言了。
然则在六朝之中,只有孙吴的建都南京,有加以研究的必要。
孙吴为什么要建都南京呢?长江下流的都会,本来是在苏州,而后来迁徙到扬州的。
看秦朝会稽郡的治所和汉初吴王濞的都城,就可知道孙吴创业,本在江东,其对岸,直到孙策死时,还在归心曹操的陈登手里,自无建都扬州之理。
然则为什么不将根据地移向长江上流,以便进取呢?须知江东定后,他们发展的方向,原是如此的,然其兵力刚进到湖北边境时,曹操的兵,已从襄阳下江陵,直下汉口了。
上流为曹操所据,江东断无以自全,所以孙权不能不联合刘备,冒险一战。
赤壁战后,上流的形势稳定了,然欲图进取,则非得汉末荆州的治所襄阳不可。
而此时荆州,破败已甚,庞统劝刘备进取益州,实以“荆土荒残,人物凋敝”
为最大的理由。
直至曹魏之世,袁淮尚欲举襄阳之地而弃之(见《三国志·魏志·齐王纪》正始七年注引《汉晋春秋》),其不能用为进取的根据可见。
然吴若以全力攻取,魏亦必以全力搏击,得之则不能守,不得则再蹈关羽的覆辙,所以吴虽得荆州,并不向这一方面发展,孙权曾建都武昌,后仍去而还江东,大概为此。
居长江下流而图发展,必先据有徐州。
关于这一个问题,孙权在袭取关羽时,曾和吕蒙研究过,到底取徐州与取荆州,孰为有利?吕蒙说:徐州,北方并无重兵驻守,取之不难,然其地为“骁骑所骋”
,即七八万人,并不易守,还是全据长江的有利。
如此,才决计袭取荆州。
可见在下流方面,孙吴亦不易进取,而曹魏在这一方面的压力却颇重。
原来刘琮降后,曹操要顺流东下,不过一时因利乘便之计,若专欲剿灭孙吴,自以从淮南进兵为便。
所以赤壁战后,曹操曾四次征伐孙权(建安十四年,十七年,十九年,二十一年),都是从这一方面来的,而合肥的兵力尤重。
孙吴所以拒之者,实在今濡须口一带。
此为江东的生死所系,都金陵,则和这一带声势相接,便于指挥。
又京口和广陵相对,亦为长江津渡之处,曹丕曾自将自此伐吴,此路亦不可不防;居金陵与京口相距亦近,有左顾右盼之势,孙权所以不居吴郡而居金陵,其理由实在于此。
此不过一时军事形势使然,别无深意。
东晋和宋、齐、梁、陈四朝,始终未能恢复北方,论者或谓金陵的形势,欲图进取,尚嫌不足,后来宋高宗建都临安,或又嫌其过于退守,谓其形势尚不如金陵。
此等议论,皆太偏重地理,其实南朝之不能恢复,主因实在兵力之不足,当时兵力,南长于水,北长于陆,水军之力虽优,足以防御,或亦可乘机为局部的进取,然欲恢复中原,则非有优良的陆军,作一二次决定胜负的大战不可。
且身临前敌,居于适宜指挥之地,乃一将之任、万乘之君,初不必如此。
孙权虽富有谋略,实仍不脱其父兄剽悍轻率之性质,观建安二十年攻合肥之役可知,此其所以必居金陵。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