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最近的主要任务,是将译语们勘问远客风土人情时的笔记整理之后,再交给他们复核。
笔记大多是速记而成,笔迹潦草杂乱,故而我需要与译语们频繁沟通,这工作不可谓不琐碎。
但琐碎之中,往往能生出恬淡的安全感来。
皇城内遍植柳槐,轻风舒卷,清凉阵阵,一切都很好,好得简直像个梦。
我忽然想起,好一阵子没见到妙泥了,改天我要去找她说说话。
崔颢待我很好,裴家也待我很好,但似乎,异乡人和异乡人在一起才最放松,和妙泥在一起时如此,在典客署里亦如此——到底什么时候,我才会把这儿当成家呢?
“那位日本遣唐使井真成,你们记得吗?”
典客丞走到我们公房的门口,问道。
众人纷纷道:“记得。”
“几日前去世的那位。”
“听说他和晁衡是乘同一艘船来的,入唐十几载,一直想回家乡,却没能回去。”
“也是,他在唐国没有做官,自然不像晁衡他们那样乐不思蜀了。”
“‘乐不思蜀’这话,怕不能这么用罢……”
[1]
“咳咳。”
典客丞咳嗽了一声,“近来天气暑热,凶礼要尽快办好,司仪署已经选了落葬的日子,就在几日之后。
你们谁有余裕?去西市的凶肆,替井真成买一方志石和志盖。
明日秘书省著作局将志文写好,就要叫石工刻字了。”
南北朝以来,为死者制作墓志成了很重要的风俗。
墓志包括“底”
和“盖”
,放在下层的“底”
刻有志文和铭文,志文记录墓主的生平,铭文的内容则是赞美墓主的德行,大多是一些颇为虚伪的谀词。
上层的志盖,一般刻有“唐故某某郡某某府君墓志铭”
“大唐故某某州某某县令某君夫人某氏墓志并序”
之类的标题。
贫寒百姓或许无力负担买志石、请人写志文并刻字的开销,但对于稍有身份地位的唐人来说,墓志已是葬仪中绝不可少的部分。
井真成是遣唐使,如今客死异乡,大唐朝廷按照规制,应当出钱出人给他办丧礼,墓志当然也不能少。
但鸿胪寺的译语们以粟特胡人为主,大多是祆教徒,而祆教徒的丧葬习俗与汉地迥然不同。
在死者去世后,他们通常将死者遗体放在山林中,等到食腐动物吃光了遗体上的肉,只剩遗骸,再将遗骨进行安葬。
入华的胡人们也有如汉人一般为死去的亲属制作碑志的,但相对而言还是少数。
也不知他们是不熟悉这些,还是嫌天太热,总之,典客丞说完话,一时没人接腔。
我见他有些尴尬,自告奋勇道:“我去?”
恰好我刚整理完一卷笔记,把纸卷起来,交给一名译语。
典客丞松了口气:“但你是女子,西市人多,只怕有所冲撞。”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关于永恒之门神魔混战,万界崩塌,只永恒仙域长存世间。尘世罹苦,妖祟邪乱,诸神明弃众生而不朽。万古后,一尊名为赵云的战神,凝练了天地玄黄,重铸了宇宙洪荒,自碧落凡尘,一路打上了永恒仙域,以神之名,君临万道。自此,他说的话,便是神话。...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