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主公不妨去问问公子欢以及长公主,在主公离开蒲城后,他们的日子有多艰辛?臣在翟国一直想着他们,所以回晋国后,经常去蒲城看望他们。
臣拿了主公的财物固然有罪,但主公的财物,臣可没有私吞啊,许多是为了主公的儿女们呢。”
头须道。
史料记载,头须回到晋国后,确实曾经去救济过重耳最初留在蒲地的儿子女儿,即公子欢和公主伯姬。
不过头须是夸大了其词:重耳虽然是逃离了蒲城,但他在蒲城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头须跟着重耳在翟国12年之久,公子欢和公主伯姬都差不多快成年了,怎么可能靠头须来救济长大的?但头须既然敢这样说,说明这是一个善于揣摩上意的人。
头须是一个聪明人,就在他离开重耳时,他便考虑为自己留足了后路。
偷了重耳那么多钱,自己又花不完,不如分出一点点给他的子女吧。
万一重耳时来运转,真当了国君,那自己也可以有个免死的理由。
所以头须声称正是自己的功劳,才使得重耳的子女们都不致于饿死。
读史的我们当然是不相信的,但晋文公却相信了。
晋文公没有理由不相信,因为他亏欠子女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晋文公作为父亲,只管着播种,然后便以爱江山不爱家人为理由,一走了之。
19年呐,你的子女没得到过你任何的父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头须是充分利用了晋文公的这种父爱感情,所以他敢于冒着被杀头的风险,来向晋文公讨这个功劳。
果然,晋文公听后是大为感动,对头须立即是另眼相看了。
而挑动晋文公的父爱情感的表达是一方面,头须还留有大招哩。
头须接着说:“主公,臣照顾公子是臣子本份,这不算什么功劳。
但此时,主公贵为国君,国君就应当有国君的胸襟气度。
臣知道主公是一位仁君,就连吕省、郤芮这样的人都不曾计较,却要来计较臣这样的小人,传出去很不好啊。
再说,臣既然敢来见主公,那正是臣要将功补过啊。”
晋文公心念一动,是啊,自己怎么可以计较头须呢?如果迁怒头须,或者杀了头须,那在国人眼里,自己岂不是一个睚眦必报、心胸狭隘的人吗?头须见晋文公低首不语,继续道:“主公您想,此时在国内,还有谁比臣更了解晋国错综复杂的关系呢?郤芮、吕省虽然已经伏法,但主公难道就这样算了?国人议论纷纷人心不稳啊主公。
所以,臣此次便是来要求主公信任臣,给予臣相当的奖赏,那就会让国人都认定主公您是一个仁德之君!
全国人民都会这样认为,主公您对一些曾犯过小错小误的人,非但既往不究,反而看重为晋国、为主公您作过的贡献,给予足够的奖赏。
这样,人心顿时稳定!”
头须讲的是对的,郤芮的郤氏家族、吕省的吕氏家族,以及他们庞大的势力,正是晋文公所担忧的。
头须劝晋文公以自己为典型案例,不计前嫌,通过重用头须告诉晋国人民:连头须这样的对寡人有过大害的人都能重用,你们这些对寡人本来便没有多坏的人,放心做你们的官,过你们的日子吧。
这正是头须之智!
正如他所料,晋文公果然重用了他。
当他身居显位身着贵服出入于晋国大街小巷时,所有原来担心着的人,都感觉眼前一片阳光,看见头须便如同看见了明天的希望一样!
头须,这样一个不知道姓氏为谁的小人物,在晋文公时代,创造了自己的历史!
:()春秋晋国风云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官场是什么?官场是权力的游戏。官场远比江湖更为险恶。千帆竞渡百舸争流!跨过去那就是海阔任潮涌风劲好扬帆!官场的规矩是什么?正确就是官场的最大规矩!重活一世。刘项东洞悉一切。他不仅能正确,还会一直正确下去!重生是风自身为鹏大鹏一日同风起,这辈子,我刘项东要扶摇直上九万里!...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