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八十七页,辛二、明藏性即火大性。
我们一个大乘的菩萨,当我们这念心从向外攀缘外在的人事,开始回光返照我们这一念清净本性的时候,我们看到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真理,这时候我们内心会产生一种强大的首楞严王三昧的力量,这种力量就会开始去破除我们身心的障碍,这当中包括内在的烦恼障跟业障,也包括外在的鬼神障。
我们这一念心从有相的分别,而悟入无相理体的时候,这时候障碍开始破除。
我们讲破障是有两种的差别:第一个是从事相的对治。
比方说我现在起烦恼,那我就念佛,用佛号的专注来调伏我们的烦恼;这是也可以。
或者说我业障现前,我赶快去拜八十八佛,拜观世音菩萨,透过对佛菩萨的皈依,来灭除我们的罪障,这也可以;我现在有鬼神干扰我,持大悲咒,持楞严咒,来破除这个鬼神障也可以。
念佛、持咒、拜忏,都可以破障,但是这种事修的破障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我们发觉只是在表面上的破障,因为障的根源你没有找到。
我们一直不喜欢身心有障碍,但是我们永远不了解到障碍是从哪里来?佛法讲事出必有因,其实障碍是我们自己产生的,没有一个人可以给我们障碍,你自己会给自己障碍。
那我怎么会给自己障碍呢?所有的障碍,都是我们一念的攀缘心创造出来的,你不向外攀缘你没有障碍。
我们的身心世界是本来没有障碍,不是说本来有障碍再去破除,不是这样子!
是本来没有障碍,我们一念的妄动向外攀缘,然后自己创造出很多虚妄的障碍,来障碍自己。
所以你今天修首楞严王三昧你先知道,我们的痛苦的根源在哪里?就是一念的攀缘心。
所以你今天要破攀缘心,那你就必须要破除它的迷惑。
因为他为什么攀缘呢?是产生了迷惑颠倒。
所以本经不断的发明生命的真相,你一定要彻底的看出生命的根源是什么,拔除心中的迷惑,然后把攀缘心调伏下来,那整个障碍的力量才会慢慢的减少。
我希望大家了解一个观念,我们只有自己给自己痛苦,世间上没有一个人可以给我们痛苦,也只有自己会给自己障碍,没有人可以障碍你,就是你那一念攀缘心,你自找麻烦。
当然我们为什么会去产生攀缘呢?因为我们没有了解生命的真相。
所以我们透过经典的学习,了解生命的真实相是很重要的,这个生命到底是从哪里而来,又将往哪里而去,生从何来,死将何去,这个是要非常清楚的。
辛二、明藏性即火大性。
(分三:壬一、破妄执。
壬二、显理性。
壬三、斥迷惑。
)藏性就是我们众生本具的现前一念心性。
即,当下就具足火大之性。
也就是说我们看到很多的火,你看到地狱的众生看到这个苦恼的火,极乐世界看到清净庄严温暖的火,这个火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是我们的心变现出来的。
我们众生具足火大之性,但是要假借这种种善恶的业力,才会显现火大之相。
火大之性是我们具足的,但是火大之相是我们业力显现出来的,叫做藏性即火大之性。
壬一、破妄执【图一】破妄执主要破两种妄执:一、破和合妄执。
这是主要要破的,因为这一科是承接阿难尊者的疑惑。
阿难尊者说:四大和合,发明世间种种变化。
也就是说,佛陀在前一科的四科之文当中,破斥非因缘非自然的道理。
阿难尊者说:四大的和合,所有的种种因缘变化,这时产生因缘的执着。
这时佛陀破除和合,也等于是破除因缘的执着,不和合是破除对自然的执着。
这一科等于是从和合跟不和合当中,来破除生命的真相是非因缘也非自然的,其实是我们一念心显现出来的,你不能说它因缘,也不能说它自然。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叶峰一踏上官梯就遇到两类险情一是多种危险的感情,二是各种惊险的官斗。叶峰三十六岁就被提拔为县教育局副局长,从报到那天起就被卷入这两种险情的惊涛骇浪中。他是草根出生,却有顽强的意志和搏击风浪的能力,他像一叶小舟在惊险莫测的宦海里沉浮出没,劈波斩浪,扬帆远航,步步高升。...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