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等将全文写完之后,如同三伏天喝了冰水一样,酣畅淋漓。
稍微歇息片刻打算开始写第二题,第二题,五经题,李杰选的本经乃是《尚书》,明朝五经考试里面考生可以在五经之中选择一门作为本经,相当于现在的选修课,考试时五经题只需写自己选择的本经中的题目即可。
“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严祗敬六德,亮采有邦。
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
百僚师师,百工惟时,抚于五辰,庶绩其凝。”
其出自《尚书·皋陶谟》,全篇记录了皋陶和大禹的一次谈话,主要讨论以德治国,皋陶提出“九德”
作为人的道德基本准则。
题目中的意思是,每天遵从三德的人,可以做卿大夫,每日能依从六德的,可以以国事托付,担任诸侯;如果能把九种品德集中起来全面地实行,使有这些品德的人都担任官员,那么在职的官员都是德行出众的人。
大夫们互相学习效仿,官员们都尽职尽责,严格按照四时变化行事,那么大业可成。
《尚书》题主要以蔡沉的注解来参考,蔡沉在集注中的注释为:“浚,治也。
亮亦明也。
有家,大夫也。
有邦,诸侯也。
浚明亮采皆言家邦政事明治之义。”
简单来说就是,就是大禹和皋陶两人之间的谈话,都是在讨论如何治国安民的道理。
古代许多典籍之中很多道理拿到现在也是适用的,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古人也不是那么死板,即使说程朱理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其实也不尽然。
自嘉靖末年开始八股文的文风就开始渐变了,不在像之前一样恪守传注,不少人也会在其中加入一些自己的想法。
李杰一边回忆经文一边静静地闭目养神,少顷,提笔写下。
“贤者勉于进德而有以着治效与邦家,人君广于用贤斯有成治效于天下。”
即皋陶向大禹言明要以德治天下,君主只要多任用有德行的贤者治国,那么各种事情都会成功的,随后承题写到为什么要这么做。
“盖家国天下有大小之不同,而贤者之德亦有多寡之异。
人君之欲致治,安得不广用贤之道乎!”
因为国家有大有小,人的德行也有多有寡,君主要想建功立业,怎么能不多用有德行的人呢?后文根据传注来阐发题旨,自想到破题承题之后,文思如泉涌全文一蹴而就,等李杰写完之后觉得有点饿了,便从考蓝中拿出准备好的吃食,有千层糕、肉饼以及一些点心,自李杰习武以来饭量便远超同辈,所以准备的吃食也比较多。
三下五除二的吃完之后,看了一眼赋诗题,五言八韵诗并不难做,略微思索一番之后挥笔而就。
写完之后李杰对稿纸上的文章稍作检查,看看有无错漏、忌讳之处,并且将能修改的细微之处加以润色,然后便将文章誊写到答卷之上,誊写完毕,对于李杰来说第一场考试算是结束了。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
叶峰一踏上官梯就遇到两类险情一是多种危险的感情,二是各种惊险的官斗。叶峰三十六岁就被提拔为县教育局副局长,从报到那天起就被卷入这两种险情的惊涛骇浪中。他是草根出生,却有顽强的意志和搏击风浪的能力,他像一叶小舟在惊险莫测的宦海里沉浮出没,劈波斩浪,扬帆远航,步步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