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在登基大典结束后的第八天,秦翰带领着以冀王耶律敌烈为首的辽朝使团,以及成群的牛羊、精美的动物皮毛织品、数箱金银器皿和一百位容貌出众、风姿绰约的辽女来到了汴梁,向赵景表示祝贺。
然而,赵景并没有接受这些礼物,而是将之全部赏赐给了自己的大臣们,并分发给了来自吴越和平海的使者。
趁着宴会开始之前,赵景带着各国的使者四处游览。
参观了皇宫、大相国寺、乾明寺、御街和开封府等地。
每到一处,都让众人惊叹不已。
如今的汴京已经逐渐展现出当世第一都市的雏形。
经过三个时辰的准备,酒宴终于开始。
所有参加宴会的人都换上了与之相配的官服。
左右两侧坐着的是现任开封府尹、齐王赵廷美;枢相曹彬;京兆尹、武功郡王赵德昭;山南西道节度使、广平郡王赵德芳;淮南道节度使、河间郡王赵德崇(即赵元佐);两位宰相薛居正和沈义伦等重要官员。
稍微远一些的地方则是外国使者,而六部尚书和侍郎等人则坐在更靠后的位置。
一系通天冠服加身的赵景坐在最上层、最显眼的主位上。
通天冠服是仅次于衮冕的礼服,是皇帝的朝服。
云龙纹深红色纱袍,深衣制,纱袍衬里为红色,领、袖、襟、裾都是黑边、白纱中单(衬衣)、白罗方心曲领压之(一种上圆下方、套在项上的锁形装饰,用来防止衣领雍起,起压贴的作用,有天圆地方的寓意),下配深红色纱裙、金玉大带、红色蔽膝(挂在前边的斧形饰片)、佩绶、云气纹白袜黑鞋、上戴二十四梁通天冠,辽东所产北珠为饰,加金博山(蝉形),冠高一尺,阔一尺,青表朱里,用玉犀簪导之。
在很多人印象当中,此通天冠服是宋朝独有。
非也,其实早在汉唐时期就有该服饰了。
《后汉书·舆服志》有记载:“通天冠,高九寸,正竖,顶少邪(斜)却,乃直下为铁卷梁,前有山、展筒、为述,乘舆所常服。
服衣,深衣制,有袍,随五时色。
袍者,或曰周公抱成王宴居,故施袍。
《礼记》‘孔子衣逢掖之衣。
’缝掖其袖,合而缝大之,近今袍者也。
今下至贱更小吏,皆通制袍,单衣,皂缘领袖中衣,为朝服云。”
按照记载来看,汉朝的通天冠,结构大致和进贤冠相似。
后来的《隋书·礼仪志》记载:“前有高山”
,故又名高山冠。
这方面的研究者认为通天冠正前方高出的这块前壁就是金博山。
金博山向前倾斜,上面饰有蝉纹。
到了唐初,承袭隋朝的服章制度,将皇帝冠服分为十二等,分别为六冕(大裘冕、衮冕、冕、毳(cui)冕、绣冕、玄冕)、通天冠、武弁(bian)、黑介帻、白纱帽、平巾帻与白帢。
其中通天冠服的重要性仅次于冕服。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
妻子背叛,对方是县里如日中天的副县长!一个离奇的梦境,让李胜平拥有了扭转局势的手段!即将被发配往全县最穷的乡镇!李胜平奋起反击!当他将对手踩在脚下的时候,这才发现,这一切不过只是冰山一角!斗争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