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344章舆论战
这次东非政府的大规模游说活动,在不同的国家也有不同的反馈,除了法国比较好说话以外,奥匈帝国以及欧洲的诸多小国也做出正面回应。
奥匈帝国之所以如此,其实也很好理解,那就是战争如果继续扩大化和拖延下去,奥匈帝国也无法再创造收益,实际上在重创俄国以后,奥匈帝国基本上就实现了自己的整体目标。
而一战前,奥匈帝国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志向,他的政治诉求实际上就是吞并塞尔维亚,扩大在巴尔干半岛上的影响力,将俄国挤出巴尔干半岛。
在沙皇俄国自行崩溃后,奥匈帝国的战略目标实际上已经达成,甚至格完成,毕竟奥匈帝国可没想俄国这个老对头会自废武功。
除了政治目的实现以外,奥匈帝国的体制也决定了他不能无限扩张,新增领土如何消化对奥匈帝国就是一个重要问题,毕竟奥匈帝国连他本身的民族问题都无法解决,新吞并土地未来只会加剧奥匈帝国的民族分裂。
所以,如今弗朗茨皇帝,鲁道夫皇储和维也纳的高层们认为,如果这个时候能够结束战争对奥匈帝国反而是最优解。
法国和奥匈帝国之外,则是欧洲的众多小国,除了参战国以外,大部分欧洲小国自然是希望结束战争的,这个时候从同盟国和协约国那里也捞不到油水,甚至有可能被殃及池鱼,所以东非提出和平倡议后,获得了这一众小国的支持。
……
莱茵市。
东非外交部长弗里尔汇报着外交部近期的工作情况:“现在欧洲,只有德国和英国不甘心战争的结束,德国是因为野心太大,他们不满于如今获得的战果,而英国则是损失太小,且不甘心一无所获。”
“对于德国而言,他们很清楚,战场上拿不到的,谈判桌上也拿不到,但是德国在战场上的收益,仅仅局限于东欧部分地区,这并不能改变战前德国地缘上的劣势。”
“而英国也不需要多说,他们在战争中受到的损失最小,且人口问题没有法国那样严峻,所以英国政府显然没有深刻感受到战争的痛楚。”
说到底,战争能否结束,最终结果还是要看同盟国阵营和协约国阵营的两个老大,即德国和英国之间的选择。
恩斯特说道:“那你们认为德国政府和英国政府会改变主意么?”
弗里尔说道:“就以我个人的观点,即便德国政府和英国政府不愿意轻易结束战争,但他们也不得不做出相关妥协。”
“最重要的是我们拉拢到了同盟国和协约国的两个二把手,奥匈帝国和法国,两国倾向停战的话,那德国和英国自然独木难支。”
“这是外交层面,在欧洲舆论层面,我们也在加强攻势,如今在法国和奥匈帝国反战舆论已经开始兴起,在英国和德国也稍有成效。”
“在浩荡的民意下,欧洲重新走向和平的概率很大,除非各国政府一意孤行,无视欧洲民众最基础的愿景。”
“如果,他们完全忽视民意的话,那只会成全欧洲工党,那整个欧洲就有可能形成“赤潮”
,我想在这个大背景,各国政府如果不愿意失去自己的统治,那他们就必须坐到谈判桌上。”
裹挟民意从而威逼欧洲各国政府确实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当然,一个操作不好也可能弄巧成拙。
所以恩斯特说道:“负责欧洲舆论宣传的各个部门,要把握好重点,我们绝对不允许欧洲出现大规模“赤潮”
。”
“所以在欧洲的反战宣传上,要格外强调工党和犹太人的作用,我们对犹太人的描述,要尽可能的倾向于阴谋论,钉死他们欧洲战争动者的身份,鼓吹犹太商人操纵欧洲各国政坛,并且通过资本舆论等手段,挑拨各国关系,倒卖物资,非法放贷等等,任何黑锅都给犹太人先扣上。”
“至于工党,则钉死他们卖国贼的身份,尽可能的带偏人们对工党的认知和理解。”
“总而言之,矛头不能指向如今欧洲各国政府,尤其是欧洲本土的政治势力,我们需要他们继续维持欧洲社会的稳定,这样一来,才能避免工党趁虚而入。”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