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从康熙十六年至今的十年间,靳辅都是朝堂上的河务第一人,皇阿玛看重治河,这一点从每年户部划给治河工程的银两便能看出来。
光是头三年的治河工程,便支取钱粮二百五十万余两。
皇阿玛几度出巡,亲自巡视河工,提出了要开浚入河下海口的想法,也就是所谓预挖引河,使河水一路入海,而不是像以往那样不断的修建减水坝。
减水坝可以在河水高涨时使其分流,在水患来临时,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古时也是这样治水的。
只是越来越多的减水坝也带来了很多问题,首先河水泛滥之时,减水坝也极有可能成为决堤口,其次是减水坝附近的农田,多被水流侵灌,不再适宜耕种。
而且比起不断的筑堤修坝,开浚入河下海口,所耗费的银两要少。
皇阿玛这主意是好,只是靳辅担心浚下河入海口有可能会引起海水倒灌,所以靳辅阻挠开浚下河入海口也不是一回两回了,皇阿玛中间甚至一度把海口工程交给于成龙,只是后来又被迫放弃,把于成龙调离,还亲自和靳辅反复辩论疏浚下河方案,可就算是这样,仍旧是不成。
皇阿玛又把此事交给江南总督、总漕、总河、江苏巡抚孙在丰处理,可作为江南总督的孙在丰却指挥不动浚治下河司官。
胤祉这几年的朝政也不是白听的,一个靳辅哪来这么大的能耐跟皇帝对着干,真若是担心海水倒灌,完全可以高筑堤坝的同时浚入海口,这两者不是不能结合取一个平衡,连皇阿玛都退了一步,靳辅却一直不依不饶。
归根到底不过是触动了靳辅背后的利益集团,靳辅当年治河可是明珠举荐的,这十年间往治河工程上撒的银子怎么着也有千万两了。
明珠打着大哥的旗号,在朝堂上可是聚拢了不少人,可以为大哥摇旗呐喊掣肘太子,在触动自身利益的时候,也不是不能掣肘皇帝。
皇阿玛亲自制定的疏浚下河方案,从首次讨论至今已经三年了,仍旧执行不下去,朝堂上过半的人不同意,明珠带着九卿使绊子,就连一国之君都有无能为力的时候。
可见,皇帝这职业真不是好当的。
胤祉也是在御前听政之后才知道,即便是帝王也有被朝臣反压的时候。
瞧瞧,郭琇弹劾靳辅,不还是弹劾了个寂寞,都不用明珠出手,就已经有四五个人纷纷出面反驳了,皇阿玛不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胤祉小瞧了郭琇,更低估了皇阿玛。
每隔几日,郭琇再次上书,这一次弹劾的可不光是靳辅了,大学士明珠、大学士李之芳、户部尚书余国柱、户部尚书佛伦(六部尚书满汉各一人)、吏部尚书科尔坤、工部尚书熊一潇、工部给事中赵吉士……
光是正三品以上的官员就涉及十多位,郭琇在弹劾中还列出八项罪状,什么勾结党羽、勒索学官、牵制言官……
康熙壮士断腕,该革职的革职,该解任的解任,大朝会上的人员少了足有四分之一,最严重的还是户部,两个尚书都被解任。
高层官员储备直接告急,官员不够了儿子来填,康熙直接把老三扔到户部,又把老四弄到工部,明珠虽然倒了,但老大还是在兵部呆着。
胤祉自此开始了上午打童工、下午上学的社畜生涯,还是一分钱工资都拿不到的那种。
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整理往年的账册,两个尚书都被解任了,还是因为勾结党羽,谁敢担保这俩人会不会上下输送利益,所以整理往年的账册是第一位的。
胤祉有幸看到了户部存放账册的几间屋子,摆放的很有条理,分门别类的放着,只是数量实在多了些,且查看起来太过麻烦,因为这里记账的方式居然还是单式记账法。
穿越至今,胤祉头一次这么怀念电脑,怀念方便快捷的电脑办公。
可惜,他上辈子虽然是个程序员,但并不会造电脑。
花三个多月的时间整理完账册,胤祉顺手提交了一份新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等下次再遇到这种需要查账的情况,就不会这么麻烦了。
叶峰一踏上官梯就遇到两类险情一是多种危险的感情,二是各种惊险的官斗。叶峰三十六岁就被提拔为县教育局副局长,从报到那天起就被卷入这两种险情的惊涛骇浪中。他是草根出生,却有顽强的意志和搏击风浪的能力,他像一叶小舟在惊险莫测的宦海里沉浮出没,劈波斩浪,扬帆远航,步步高升。...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