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你们担心如何确保地方忠于中央。”
“第二,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你们就该担心,如何招募足够的兵源,自愿加入大宋生产建设兵团。”
苏轼一听,宁野几乎把他心中的担忧预判得一清二楚,心中对宁野的佩服更加浓厚了。
若非宁野不可能去大宋做官,苏轼都恨不得举荐宁野担当大宋的平章军国重事。
这个职位可比宰相还要高,多由元老重臣担任,按宁野的年龄,若他是宋人,十之八九不可能这么年轻就被授予如此重职。
但是,苏轼觉得,放眼整个大宋,论诗词歌赋,宁野或许排不上号,但论治国之才,宁野无人能及。
也就是宁野不知道苏轼的想法,否则定要羞得没脸见人。
他哪有什么治国之才啊,不过是汲取后人经验之大成,拾人牙慧而已。
见三人不约而同点头,宁野便知道,自己判断没错。
“第一个问题其实不难解决,但要掌握好中央和地方的平衡,确实有难度,需要有大智慧以及纵观全局的能力。”
宁野建议,在宋朝北方边境设立“大宋生产建设兵团”
的军事化屯垦组织时,为了确保其忠于中央、避免重蹈唐代藩镇割据覆辙,可以从多个维度构建约束体系。
首先,在组织架构上,实现中央直管,强化大宋发改司对军队与经济的绝对领导。
具体来说,兵团将领由枢密院直接任命,任期不得超过5年,且军政分离,不得兼任地方行政职务。
其次,经济上,依赖性与开发性双重控制。
一方面,钱粮由中央直拨,兵团军饷、农具、种子由大宋发改司直接调配,禁止截留地方赋税或自设榷场。
“这个其实挺好办的,特区就主要播种后世带过去的高产粮食作物就好,反正种子只有你们能带回大宋,怎么分配,都是大宋发改司说了算。”
宁野对此很有信心。
另一方面,北境特区的战略资源统配。
宁野还建议,北宋其实也可以搞搞央企,由朝廷出资成立中央直属官商,专门负责开采石油(这一名称由北宋着名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首次正式提出)、矿产等资源。
上述战略资源,兵团必须与大宋央企合作,无权自主处置。
人员结构上,为了防止地方形成派系,要在全国招募移民,并且进行干部(将领)轮换。
然后再嵌入国家认同和忠于大宋忠于人民的思想洗礼,并配套相应的监察机制。
“通过上述组合拳,想必能很大程度上保证地方生产建设兵团忠诚度的问题。”
苏轼、刘据和扶苏还能说什么,除了一个劲儿点头,大部时间都在消化宁野讲的内容。
“宁校长果然有高论,此法不仅可行,而且全面,”
苏轼顿了顿,将记满笔记的那页翻页,然后又问道,“只是,不知如何招募兵源呢?另外,流民都迁到南方的特区了,北边的特区怎么施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放心,方案早就准备好了。”
宁野拍了拍胸脯,继续开始他的变法大计的讲解。
宋朝本来就有屯田的,资料显示,北宋边境屯田规模较大,但效率低下。
《宋史》记载,陕西路屯田“岁入不充”
,因管理僵化、士兵积极性不足。
若改革分配制度,释放土地潜力,实际可利用土地可能远超账面数据。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
妻子背叛,对方是县里如日中天的副县长!一个离奇的梦境,让李胜平拥有了扭转局势的手段!即将被发配往全县最穷的乡镇!李胜平奋起反击!当他将对手踩在脚下的时候,这才发现,这一切不过只是冰山一角!斗争才刚刚开始!...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