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四十四章翠莲初会李崇奎翠莲和马义举烤着火,说着话,不知不觉就到“子时”
了。
门楼上终于传来了喊话声:“下面的人听着,我们族长请你们上来说话!”
翠莲听见门楼上的兵勇在叫他们上去了,猴急地跳起来,绕过石碑,就要朝门楼走去。
马义举见了,急忙一把攥住她,吼道:“丫头,去不得!”
“为啥子去不得呀?”
翠莲被马义举使劲地拉住了胳膊,感到有些疼了,没好气地反问他。
马义举也不与她计较,笑着对她说道:“你看,石碑后面的这条小路,看起来与其它的路面没有啥子区别,可是人家警告在先,也算仁至义尽了。
我猜想,石碑后面的小路不是陷阱,也有其它能够伤人的机关。”
果然,门楼徐徐地放下了用铁链吊着的桥板,从门楼的门洞里面走出来两个兵勇,他们抬着一架长竹梯子,铺在小路边上,叫道:“请客人攀着石壁,踩着梯子走过来!”
翠莲见了,也禁不住地伸了伸舌头,朝马义举调皮地做了一个怪像,乖乖地跟在马义举的后面,小心地攀着石壁,踩着竹梯子,往吊桥上走去。
李德权站在门楼上,看见隘口前两个戴斗笠,披蓑衣的人在李家山兵勇的带领下,走上来了。
他不放心隘口的防卫状况,就让李崇品陪着他,把哨位挨个检查了一遍。
兵勇们摩拳擦掌严阵以待的气势深深地感染了李德权,他看见门楼上的枪支、弹药和柴草等打仗用的物资都准备得十分充分,他的心稍微放宽了一些。
天上的牛毛细雨越下越密,把李德权头上裹的头巾、身上的衣服都打湿了。
一个兵勇看见他盘在脖子上的发辫已经在滴水了,好心地摘下自己头上的斗笠戴到他的头上。
李德权看见兵勇湿漉漉的衣服,咋个忍心戴兵勇从头上摘下来的斗笠?李德权取下兵勇给他戴在头上的斗笠,重新戴到兵勇的头上。
李崇品在旁边见了,也不多劝,他晓得爹的性子急,走路快,猜想他刚才急匆匆地从祠堂赶过来,肯定出了一身大汗,现在站在门楼的风口上,再继续淋雨,担心他闪了汗,受了风寒,就一再劝他进屋里去烤火。
李德权估计门楼下那两个人也该上来了,就点点头,随着李崇品走进门楼守卫室的大厅里。
他坐在火塘边,喝着茶水,抽着旱烟,等着那两个人进来。
“爹,他们上来了!”
李崇品站在他身边,看着那两个人在门口出现了,连忙提醒父亲。
李德权抬起头来一看,从门口进来了两个人,走在前面的那人,身披蓑衣,头戴斗笠,长得白白胖胖,颈项后面吊着一条又粗又黑的辫子,年纪三十岁左右的样子。
跟在他后面的是个丫头,约莫十七、八岁的年纪,身上也是披件蓑衣,斗笠提在手中,露出一头被雨水打湿了的黑油油的头发,覆额的刘海下面一双调皮的大眼睛到处乱瞅。
她那一张被风雪吹打过的脸蛋,在大厅的灯光和柴火的映衬下,显得红扑扑的,看起来十分天真、可爱,没有一丁点儿怯意。
白胖子摘掉头上的斗笠,交给身后的丫头,他双手抱拳,向李德权一揖,朗声说道:“烦劳李家族长了!”
李权德权坐在火塘边的板凳上,点点头,没好气地问他:“既知烦劳别人,何必在年关时节,到这穷地方寻开心呢?”
白胖子听了却不急不恼,不紧不慢地回答:“在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还望李家族长见谅。”
李德权听了,语气也放缓和了一些,向他问道:“不知该咋个称呼足下?”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